开头的话——中华民族起源究研漫谈之一

admin2024-05-12 11:02易经起源

起源考古易经地方是哪里_易经出土原本在哪里_考古易经起源于哪里地方

开头的话

——中华民族起源究研漫谈之一

黄懿陆

党的19大以后,特朗普作为首先访华的第一个大国总统进入故宫参观之后,开始了一次世界文化孰早孰晚的交锋,时间是2017年1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故宫对特朗普说: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或者更早。特朗普却说埃及文化是7000年。但是,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流的文化传承至今。

我们的文化没有间断,而且不仅是5000年,甚至更早?早到什么时候?她到底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标志?国家不是在1995年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了吗?为什么有一段时间报刊报道著名文化学者易中天断言:“不能再说中国上下5000年”,只能说“375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接受凤凰卫视中文台文化栏目主持人王鲁湘采访时也说:“二里头遗址的年代应该在公元前1750年到公元前1500年,而公元前1750年无论如何也到不了夏的初年”。可见,易中天先生的观点就是来自考古学界对二里头遗址发掘成果研究之后得出的这个结论。

这是怎么一回事?夏代都城没有找到?我们中华历史文化上下5000年怎么才能链接起来?我们要怎么追溯我们祖先的文化,追溯中华民族的起源?

我在最近出版的《中华民族起源》,号称《中华文明起源三部曲》,这部书由《史前易学》《中华布洛陀神史》,加上《中华民族起源》组合构成。这些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根据对考古文化遗存的研究,事实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在发明、创造、使用数字的基础之上起源。它的历史文化甚至要比埃及的要早,我愿意把这个成果告诉大家,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博大精深,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在发明、创造、使用数字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形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她自古就是世界民族之林的一部分,不管你是彝族、壮族、维吾尔族、还是藏族,抑或其他少数民族,你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们祖先的科学、我们祖先的智慧、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肌肤、灵魂、体魄、思想生生不息的文化,乃至文明,构建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发明、创造、使用数字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我们在得以继承到了今天。

数字就是文字,就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在浩如烟海的世界文库中少不了字典,但是没有任何字典可以把数字排除在外。既然数字是文字,它是怎么起源,以什么方式来表现?《说文解字》虽然作了解答,但没有说明数字的起源问题。我们能够寻找到考古证据可以做出解答吗?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方都发现了数字卦,与数字联系密切的数字卦是怎么起源的,为什么在甲骨文中、金文、陶文、石器、竹简中频频出现,数字卦为什么出现?它与符号卦易经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到清华大学参观《清华简》时,看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对外发布的八卦图,与我们熟悉的传统八卦图不同?这个2300多年前出现的八卦图为什么是数字组合?为什么表现出身体各个部位都是数字的特征?数字卦上面的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最早的占卜术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甲骨文上出现的占卜术与司马迁记载的不同?

中华民族的早期崇拜是什么?彝族为什么崇拜老虎?百越民族后裔中最大的壮族为什么至今仍然盛行布洛陀、姆六甲崇拜?藏族的天葬是怎么起源的?它们的起源与中华民族的关系是怎么一回事?司马迁为什么要把古代西南的少数民族叫做“西南夷”?“西南夷”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司马迁为什么要说“越祀鸡卜”,为什么少数民族都曾经使用过鸡卦占卜?中华民族的盘古、伏羲画卦是怎么一回事?所谓大道之源的《易经》之前有过《连山》《归藏》一个发展过程吗?为什么易经八卦乾、兑、离、震、巽、艮、坎、坤要有代表意义?为什么我们在书店看到的《易经》,却与考古发现的数字卦易经不一样?

国际学术界所谓的文明起源四要素,文字、青铜器、大型祭祀中心、5000人以上居住的城市,是不是除了殷墟之外,中国大地之前没有出现这些文明起源的标志吗?汉武帝时期,西南夷有哀牢、滇、句町、夜郎四大方国,为什么夜郎国至今寻找不到?学术界历来有“北鼎南鼓”地之说,为什么西南地区早期出现许许多多的铜鼓?为什么国际上存在铜鼓起源之争?云南为什么出现早于欧洲40万年的莫斯特文化?为什么出现早于越南的和平文化?在智人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之间,为什么存在链接不上的缺环?怎么去寻找这些缺环?一系列的疑问,都联系到中华民族5000年甚至更早的文化。学术界上的藏彝走廊是怎么一回事,它和民族起源的关系是什么?出现在5000年前的剑川海门口遗址为什么是亚洲最大的滨水式干栏建筑遗址?

以上若干主要问题,构成了中华民族起源的壮美篇章。

一系列需要解读的答案?你会感兴趣吗?你会喜欢听吗?

一篇篇通俗易懂的探索文章,将要揭开一系列秘密,你会感兴趣吗?

喜欢听,我们将根据研究成果,以考古研究,以事实依据,为你尽可能地进行全方位地解答,以解读考古遗址出现数字的方式,让你了解中华民族是怎么在发明、创造、使用数字的过程起源的这个重大过程,揭开这个惊天动地的秘密。从而让你知道,我们祖先的伟大,我们祖国的辉煌,我们祖先为我们留下的这份文化遗产是多么地丰富,多么的了不起,多么地值得我们珍惜和很好地继承。

感兴趣,我们给你看的不是文献中能够读到的东西,也不是课堂中听到的知识。我们主要是让你进入中华民族的远古历史,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进入我们的远古社会,置身其中去了解远古时期的文化,进入当时社会文化共同体的行列,感受那个时代的语言,成为我们祖先时代的观摩者,去观看他们怎样发现、发明、创造和使用数字,从认识甲骨文时期出现的数字开始,去追溯数字的起源,怎么去看它的发现地,看这个地方出现了什么情况,这些情况记录在什么载体上?

一件件、一桩桩,都从怎么识别考古证据开始,你会看到不同时期的历史风景,听到历史进程中最早的声音,看到历史最早的面貌?

朋友,你愿意吗?

如果愿意,我们就一篇一篇,往下看吧……

神秘云南的远古史

——中华民族起源究研漫谈之二

黄懿陆

常常说地老天荒,老到什么时候,很少有人追溯。特别是在这方面要追述中华民族的起源,我们就必须回到从前,而回到从前,说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形成之前的从前,那就不能不提到云南的远古史。

想一想吧,当我们回到洪荒时代,整个世界还是一片海洋的时候,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首先冒出了地平线,因为这里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可以作证,云南其地只是与之连体。从这个年代以后,开始有了学术界迄今为止乐此不疲的五大课题之说: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地球是怎么起源的?生命是怎么起源的?人类是怎么起源的?人类文明是怎么起源的?

上面说到的五大学术课题,其中研究地球的起源,云南涉及,文章开头就已经说到。说到生命的起源,云南涉及,抚仙湖畔的帽天山,如今在建国家地质公园,距今5.3亿年前这里出现了生命大爆炸;说明人类的起源,被国际公认的“元谋人”诞生于170万年,他们是中国人的祖先。说到这样的问题,在中国学术界应该不会反对,因为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就是这样写的。人类出现之后,五大课题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课题——文明起源的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那就是说,研究文明的起源,是地球整个学术界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过去,总是认为早期的文明有位于幼发拉底、底格里斯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位于尼罗河的古埃及、位于桓河流域的古印度、地中海流域、古玛雅人乃至古代中国,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是公认最早的文明是古代两河以及古埃及。然而经过考古发掘和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在两河、古埃及之前,应该还有一个未必发现的文明存在。这个具体地点到底在哪里?目前只是尚未发现而已。

根据考古学界的考古成果,2015年活动全国10大考古发现位于抚仙湖畔的江川甘塘箐遗址,出土了100万年前社会文化共同体使用的木制器皿,此前,世界范围内的考古发现人类使用的木制品,出现在40万年前。云南的考古发现,比世界已知社会文化共同体使用木器的时间早了60万年;根据对石林彝族自治县一个早在40多年前就被发现的人类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黄慰文在2005年提出:这是云南省发现的距今约80万年的人类旧石器时代遗址。这里在几千万年前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其中生存着古老的现在已经灭绝了的动物。到了100万年前的时候,这里开始变为盆地并逐渐下沉,开始接纳堆积物,那时开始有一批原始人在这里活动,他们的技术不算简单,他们打造出了欧洲在此几十万年之后才开始流行的石器技术——莫斯特文化。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学平指出,这种石器和欧洲人在12万年到4万年之间流行使用的工具同是一种被命名为“莫斯特”的文化类型,只是,云南的老祖宗们使用这种工具的时间竟然比欧洲人早了60到70万年。

2015年12月29日以前,国际学术界只知道“和平文化”一词,1932年最早由法国女考古学家科拉妮(M.)在越南河内召开的第一次远东史前学家大会上提出并由学术界命名。这种文化的多数遗址的年代在距今2万~0.5万年之间,此前东南亚最古老“和平文化”的发现年代为距今2.9万年前。据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吉学平研究员在获得国家文物局对云南边境考古调查项目立项支持后,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临沧市文物管理所学者,在临沧市的硝洞发现了厚度超过4米的原生文化层,采集到相关的年代样品。与东南亚国家文化类型进行对比研究之后得出结论:该遗址为典型的“和平文化”早期遗址,年代距今2.4万年~4.35万年之间,甚至更老。这项研究成果在《国际第四纪》( )上发表。从而再次证明云南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是多种人群和多元文化交汇的地区,对研究现代人起源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史前多种文化共存的状况在国内尚属首次。

考古易经起源于哪里地方_起源考古易经地方是哪里_易经出土原本在哪里

2005年,中国、法国、英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巴西、黎巴嫩这些国家的人类学家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早期人类的迁移路径。《中华民族遗存多样性研究》提出:“东南亚可能是早期由非洲迁来的人群进入东亚的第一站,从那儿开始中国人的祖先从东南亚进入中国的南方,而后越过长江进入北方地区。这一发现与线粒体DNA单倍型分布相同。18000 —60000年是早期现代人迁入东亚所造成的瓶颈 效应的时代。据此,该研究推测认为,随着冰川期逐渐消亡,非洲起源的现代人约在6万年前从南亚进入东亚,在以后的数万年中逐渐向北迁徙,遍及中国大陆,并向北到达西伯利亚,大约在8500年前,在经历了漫长的蒙昧时期后,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最早的中国文明开始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萌芽。”

按照以上研究成果,说明古代云南是走出非洲的社会文化共同体迁徙的必经之地。1965年春在云南丽江古城木家桥南门发现了三根人类股骨和一具少女头骨,其中的少女头骨经过了中国科研部门鉴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认为“头骨的额骨与下方骨骼”“凸字形”;“头骨”的“最宽处三分之一”“上臼有卡氏尖”等,“可能是古代东西方人群之间基因交流的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认为:其“人枕部的发髻构造”“很可能是接受了来自西方基因的结果”。云南曲靖富源县大河文化遗址的年代距今4.4万至3.8万年前,表现出当时已经会享受铺筑石质地板、使用烟囱的富贵生活,制造石器表现出明显的欧洲莫斯特文化特征,对旧石器时代“中国和欧洲文化交流”及人类迁徙,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这就说明,上述中外人类学家的观点有了考古证据的支撑。

2010年出版的《世界文明通论•中华文明•中国文明通论》指出:集中在东南亚的社会文化共同体曾经有过2次迁徙:一支人大约在3万年前,抵达中国珠江流域,成为中国人祖先。其后还有一部分进入长江下游地区。这支社会文化共同体“由于携带了地中海贫血基因,他们的身体特征开始变化,头颅很圆,鼻子大,嘴唇厚”等等。他们中的一部分 “在2万多年前直接从云南进入中国,他们对现代中国人起源所作的贡献,可能比进入珠江流域的那一支影响更大。”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发现的“各同遗址”,仅是一处就出土上千件石器,其中还有“苏门达腊”器,与2万多年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曼娜囡遗址”的“苏门达腊”石器一致。而富宁县位于珠江流域上游地区,这里出土的东南亚石器又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甑皮岩遗址”出土的“赤道人种”有了联系。这样的一条证据链,无不说明珠江流域出土文物就是古代社会文化共同体的迁徙确有考古证据支撑。

莫斯特文化,“赤道人种”“苏门答腊器”等一系列考古证据的客观证据,结合中、法、英、美、俄罗斯、印度、南非、巴西、黎巴嫩等国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都说明远古时期的云南地域适合当时的社会文化共同体生活和居住,他们居住此地的精神家园,就是近些年在滇中地区发现的抚仙湖水下遗址。

提到这个遗址,就不能不说到文明的起源,我的《中华文明起源三部曲》结论:中国抚仙湖水下遗址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以数字为标志的文字,以人工使用金属器雕琢的文字符号、图案,以2.4平方千米、30座石质建筑聚居的城市,以高19米、底层90米以上的五层石质祭祀塔为标志的祭祀中心。说明在抚仙湖水下遗址时期,国际公认的文明起源四要素一样不缺地出现,你能够说云南不神秘吗?

倘若上述研究成果成立,目前沉陷在抚仙湖水下的遗址,可能就是这支来自非洲的社会文化共同体和云南土著共同创建的精神家园。我们在上面不是说到在中国发现的元谋人是中国人的祖先吗?可是,你只要走进设置在元谋县的“元谋人博物馆”,其中介绍的“元谋人”化石发现者特地注明:人类最早亦是来自非洲。

看来,云南的远古史,是一部值得研究、扑朔迷离的神秘史!

中国抚仙湖水下遗址:中华民族起源研究漫谈之三

到过云南的游客不少,但到过距离省会昆明附近70千米之外的抚仙湖不多。虽然抚仙湖每年以700万至1000万的吞吐量迎接南来北往的游客,但来到这里的人来去匆匆考古易经起源于哪里地方,基本上不知道这个全中国第二深的淡水湖泊水下,会淹没着一个可以解开世界人类文明起源之谜的石质建筑遗址。

除了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的天池之外,位于玉溪市的云南抚仙湖是中国第二深淡水湖。属于南盘江水系,湖平面呈南北向的葫芦形,流域径流面积(含星云湖)。抚仙湖湖面海拔高程为1722.5m时,水域面积约216.6 km2,湖长约31.4 km,湖最宽处约11.8 km;湖岸线总长约100.8 km,最大水深约158.9m,平均水深约95.2m,相应湖容约206.2亿m3,目前水质为Ⅰ类。入湖河道梁王河、东大河、马料河等52条,间断性河流和农灌沟53条,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6723万m3,其唯一出口海口河多年平均出流水量约9572万m3。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完成后,抚仙湖最高水位1722.00m、最低水位1720.50 km;每年2~5月抚仙湖向星云湖输水,其余时段两湖独立运行,遇较大洪水时向海口河排泄。抚仙湖流域植被以草丛、灌丛、针叶林等次生植被为主,森林覆盖率27.03%。流域内植树造林合格面积约16.4万亩,退耕还林约9.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96.2 km2。径流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08.8 km2,占总面积的30.94%,年流失入湖的泥沙量达34.56万吨。蓄水量相当15个滇池和6个洱海,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68.8%。

考古易经起源于哪里地方_易经出土原本在哪里_起源考古易经地方是哪里

抚仙湖的美,离不开抚仙湖的清澈湖水,早在明末,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就有“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而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据说,玉皇大帝派两个大仙到人间寻找美景,他们到达抚仙湖后便被抚仙湖的美痴迷,彼此抚肩观望,不按照时辰上天禀报,来自变成石头。抚仙湖因此得名。经过中央电视台和有关部门在2001年、2006年、2007年、2014年的四次考古探秘和科学考察,抚仙湖水下有一个古城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慢慢在人们心里留下了印象。

易经出土原本在哪里_考古易经起源于哪里地方_起源考古易经地方是哪里

根据水下声呐扫描情况绘制。目前可以知道的是水下约有30座疑似石质建筑,占地2.4 km2。考古人员按照水域分布图把水下疑似建筑分为8个大区,以I-VⅢ表示。另在每个大区中又分为9个小区,以A-I表示。水下遗址疑似30个建筑点,在正常水位的前提下,最低处建筑顶部距离水面89 m,最高处建筑顶部距离水面4 m米。由于这些疑似建筑距离湖面太深,历史以来的4次的水下科学探索,有3次集中于IVH区中的塔型建筑;1次集中于ⅡG区中的三角型建筑。

易经出土原本在哪里_考古易经起源于哪里地方_起源考古易经地方是哪里

抚仙湖水下遗址,就位于湖中红线勾勒部分,占地2.4平方千米。从2001年到2014年的4此水下考古和考察两个建筑点的位置看,二者处于一个对角的方位。其中,IVH区塔形建筑在30个疑似建筑点中属于第16个建筑点,残高19m,顶部距离水面4m,似足球场的形状。其中底部长90m米,宽63m ,为第1层;第二层宽48m;以上还有4层,其中顶部(第五层)宽27m。ⅡG区三角型建筑在疑似30个建筑点中属于第5个建筑点(G5),三角形尖角处亦即顶部,距离水面12m,长83m ,宽14~21m ,高0~3.7m。在第16个建筑点(H16)中发现人工使用金属器雕琢的砂石三角形、日月图像、易经数卦、祭典石案、太阳神像等石质证据;在第5个建筑点中发现人工使用金属器雕琢的类人眼睛、嘴唇、鼻子、耳朵等石质证据。将这些相似人眼、嘴、鼻、耳的石质雕像组合起来,其实就是镶嵌在三角形建筑中的一个天神的头像。此外,还发现一些三角形、棱形的经过人工使 用金属器精心雕琢的石质文物。

从图片来看,这座建筑非常庞大,它就是大型祭祀塔的局部墙壁。

整齐有序的堆彻,显然不是一日之功。而且,这些石头并非湖边所出考古易经起源于哪里地方,而是来自500米开外的一座叫做“磨盘山”地方的砂石料。当时显然有一个结构完整的组织,来进行设计、雕琢、运输、种植、狩猎、农耕、食宿、衣物安排等方面的工作。否则,集中众多的劳工和按照祭祀的愿望进行生活和祭祀、劳作的活动,没有一个领导集权指挥,那是无法统一行动的。

经过声呐扫描出来的这座19米高、5层,底长90米的祭祀塔上,放置有两个似为王座的石头凳子,初步分析有男女王座之分。祭祀塔顶,还有一个使用金属器雕琢精致的祭案。2017年8月出版有《抚仙湖水下考古》报告:

起源考古易经地方是哪里_考古易经起源于哪里地方_易经出土原本在哪里

抚仙湖水下遗址面积分布在2.4km2范围内,除此之外,其他水域未见分布,这一水域相对较为平坦,遗址石质建筑规模大小不一,缺少地震后自然垮塌、崩裂等所应有的现象,说明遗址因地域下沉的原因沉陷湖中至今。其中发现的文物,上面岩石学等专家考察,又经过数名有数十年经验的老石匠们辨认,认为其上雕琢痕迹清晰,比例协调,不是天然形成,当为人工雕琢构件。遗址下沉原因,根据中国科学院南京胡泊与海洋研究所出版的《抚仙湖》,可知抚仙湖形成于340万年前,在1.2万年前,湖面要高出现在30~40 m,抚仙湖周边处于盆地下沉、山体上升地质状态,每年下沉1cm,有0.3~0.4cm的沉积。以每年平均0.4cm计算,在2万年前,抚仙湖水下遗址尚在岸上。因为逐年下沉,原来生活在这个遗址的社会文化共同体可能会有计划地迁徙。笔者从2006年开始研究这个遗址以后,曾经为那样一个年代出现这样一座石质建筑群感到吃惊,也曾经有考古学家神秘地猜测,提出可能是外星人的产物。经过研读相关地质学、人类学界的著作后,笔者深信抚仙湖水下遗址的建造,绝对与从非洲迁徙而来的社会文化共同体有关系。

易经出土原本在哪里_起源考古易经地方是哪里_考古易经起源于哪里地方

中国、法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印度、黎巴嫩、南非这些国家的课题结论不是说从非洲迁徙而来的社会文化共同体在5、6万年前生活在东南亚一带吗?抚仙湖一带的滇中地区就应该属于东南亚区域。人类学家还说迁徙而来的社会文化共同体在滇缅一带经过1万多年的演变之后,逐渐演化为白、黑、黄等各色人种,现在云南境内的佤族就仍然保留着黑种人特征,而在1964年出土5万年的“丽江人”头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认为“可能是古代东西方人群之间基因交流的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认为“丽江人枕部的发髻状构造”“很可能是接受了来自西方基因的结果。”这样,我们就会感到,在5万年前,一位西方白种人男子与生活在古老丽江其地的本地人亲密地结合在一起,因而留下了“丽江少女”这个基因的结晶。当时的“丽江少女”,并不代表今天的某个民族,而是中华民族这个社会文化共同体在远古云南的一个代表,揭示了远古时期存在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客观事实。而在云南曲靖市富源县发掘的“大河文化”,可以知道居住在这里的社会文化共同体在4万年前享受着使用烟囱和“石灰石铺地面”的生活,其石器技术则具有欧洲早期人类的石器制作技术特点,部分石器制作十分精美,它的发现和深入研究对史前东西方社会文化共同体的迁徙、技术文化交流和现代人起源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

易经出土原本在哪里_考古易经起源于哪里地方_起源考古易经地方是哪里

2017年,云南省政府从中国科学院引进人才中,有一个叫做张虎才的教授,当时在云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担任院长,他的研究团队将我们从水下打捞出来的金属器雕琢的石质文物中刮削去一些附着物,送到加拿大相关科研机构进行鉴定之后,得出结果是在公元前2700年到前2200年之间,当时的社会文化共同体已经开始使用金属器,在石头上雕琢人体的五官的构件了。在祭祀塔上,根据声呐超声波反馈分析,可能存在着类似四川三星堆一样的祭祀坑。在4400到4700年前,当时的社会文化共同体在岸上的建筑体上雕琢图像,而等待这些建筑遵照抚仙湖盆地的沉积速率,下沉到现在的高度的时候,距今有多少年呢?

我们知道,中国科学院南京湖泊与海洋研究所出版过一本《抚仙湖》的书,提出盆地的沉积速率是每年下沉0.6到0.7厘米,这样的一个速度,每千年下沉就得6米左右,水下建筑最深的地方距离水面89米,这些建筑有否金属器雕琢的实物,没有考察不得而知,但仅就检测的这两座建筑其在岸上的年代,应该在7000年前左右。这个年代的云南,已经出现了金属器雕琢的文物,证据这个地区的社会文化共同体进入了金属器、文字、大型建筑和城市时代,也是文明的起源时代。而在黄河流域,这一时期出现的代表性文化是仰韶文化;在长江流域,这一时期出现的代表性文化是河姆渡文化。按照这个时间节点,红山文化也应该出现了,唯独远古时期的云南,出现了文明起源的基本要素。据此,我们认为整个现在属于中国版图的大地上,分别出现了不同文化类型的文化遗址。唯独远古时期的云南抚仙湖遗址,真正出现了可以媲美于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桓河流域的文明。国际学术界对文明概定的文字、金属器、祭祀中心、5000人居住的城市,一样不少地出现在抚仙湖遗址上。据国际人类学界分析,走出非洲的社会文化共同体约有两万人左右,经过若干次的穿越,当他们终于越过苏门答腊火山,在5、6万年前进入远古时期的云南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但加上云南当地的土著,再从2.4平方千米的建筑看,当时这里居住着5000人以上,看来是可以成立的。

这些考古发现,无疑是社会文化共同体从非洲迁徙而来的证据。同时也是抚仙湖水下遗址为这个社会文化共同体共同建筑的旁证材料。

相关文章

浅谈易经一《易经》的起源(易经)这部历经千年历史变换的经典

浅谈易经一《易经》的起源(易经)这部历经千年历史变换的经典

《易经》的起源。咱们对这两个字分别解释,对于“易”,《庄子上下篇》中这样描述“易以道阴阳”,而郑玄在《易经论》中说“易即简易、变易、不易”;“经”即经典。...

开运之法易经而生,缘到相逢运开金生

开运之法易经而生,缘到相逢运开金生

开运之法易经而生,缘到相逢运开金生。开运金生儒释道多位大师立足易经文化,专研12生肖运程吉祥物,风水助运吉祥物,为客户排优解难,送出吉祥好运!开运金生品牌致力于挖掘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整理成文章资料供大家阅览,提高风水,命理等相关的周易知识水平。《易经》博大而精深,体现宇宙自然的奥秘。...

开头的话——中华民族起源究研漫谈之一

开头的话——中华民族起源究研漫谈之一

——中华民族起源究研漫谈之一——中华民族起源究研漫谈之二...

我写文章不好旁征博引掉书袋,喜欢简简单单力图

我写文章不好旁征博引掉书袋,喜欢简简单单力图

二是以费直为代表的易学,费氏著作已失传,从一些文献所述可看出,费氏易学以《易经》文意解经,注重义理,多半是继承汉初的易学传统,后来发展为“义理学派”。三是以道家黄老之学解释《周易》,是将易学同黄老学说结合起来,讲阴阳变易学说。明代还有著名的心学,其实也是易学的演变,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论都是来自易经。...